如何平衡美团各条业务线的投入;如何在出行补贴大战和即将上市的压力下,保证核心业务不被其他公司“偷袭”;如何说服投资人支持美团砸钱挑战滴滴,都是充满变数的问题。
打车公司做外卖优势明显
滴滴染指外卖的想法其实早已有之。早在2015年11月,滴滴就曾参与饿了么的融资,并在董事会获得一席。
通常外卖配送的范围都比较近,很多配送员并不需要导航,只要在自己的配送范围,他们经常能驾轻就熟的找到用户写字楼和居民楼地址。
而滴滴这样的出行企业则掌握有大量的出行数据,在路线规划方面的基础也要好于外卖企业,哪怕是做“闪送”类型的服务,也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。
此外,考虑到大多数商家在百度外卖、美团和饿了么的教育下,已经对多外卖终端接入保持了积极态度,滴滴做外卖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教育商户,只要投入人力和资金地推即可。
那么滴滴做外卖唯一需要解决的,就是配送员的招募。
出于成本考量,滴滴司机兼职做外卖送餐员可能性不大,滴滴选择了骑手招募的方式。根据公开信息显示,滴滴外卖骑手分为忠诚骑手和自由骑手两类,其中无锡地区忠诚骑手要求是每周在线大于48小时,月保底薪资可达到10000元。
从公开的招聘平台信息可知,目前北京地区的外卖送餐员的工资底薪约在4000左右,保底月薪7000-8000元,滴滴给配送员的待遇远超过这个。
而用户在外卖领域的“低忠诚度”更是由来已久,在商户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,谁提供的配送服务更好,谁的补贴更多,用户当然就会倒向谁。
在这方面,背靠阿里巴巴的饿了么恐怕是最有钱的,它也是美团外卖最直接和最大的竞争对手。
正如前述所说,如果美团拿出大量资金补贴出行业务,基本等于从外卖业务那里“釜底抽薪”,拆东墙补西墙。在外卖领域格局未定的情况下,减少投入几乎是帮助竞争对手稳固老大地位的“自杀式”做法。
这类抉择在视频领域曾经出现过一次,结果就是爱奇艺取代优酷成为老大。如今美团跟滴滴硬碰硬,饿了么也能轻松“坐收渔翁之利”。
国外早有成功先例
如果把目光投向国外,出行公司做外卖配送已经有了相当成功的案例,UberEats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这款应用在2016年1月上线,Uber推出的独立的送餐应用,发布时仅仅准备在美国十个城市进行推广。而目前为止,Uber已经在超过200个城市上线了其外卖服务UberEats。
截止到2017年年底,UberEats业务在上述200座城市中的45个实现了盈利。在去年第四季度,UberEats业务为公司贡献了10%,也就是11亿美元的总收入。
基于上个季度的优异表现,2018年3月,UberEats表示正计划在欧洲、中东和非洲再拿下100个新城市,以期在欧洲、中东和非洲价值280亿美元的食物配送市场占有更大份额。
去年底成为Uber最大股东的软银集团也公开表示,“Uber应该重视UberEats业务”。
这一切滴滴和背后的投资人都看在眼里,做外卖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,只是时间早晚问题。
既然现在美团挑起了战争,而滴滴坐拥大量现金储备无法转化为收益,那么砸钱迎战美团,顺便做起一块市场同样巨大的新业务,也可以算一箭双雕的选择。
毕竟如果去美国上市,华尔街对业务空间想象力的渴望,要远大于账面收益的那几个数字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