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“无可无不可”——刘邦

一、“无可无不可”——刘邦

高帝无可无不可。

——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

“无可无不可”,是东汉开国功臣马援对刘邦的评价,或许再没有比这五个字更贴切的描述了。没什么事非这样不可,也没什么事非不这样不可。这样的行事风格,可太受他那些身怀绝技的部下们的欢迎了!因此,那些本来注定默默无闻的牢头、车夫、屠夫、小贩乃至街溜子,都在跟随刘邦后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。【注:上述身份分别对应曹参、夏侯婴、樊哙、灌婴以及韩信。】

虽说是时势造英雄,但时势往往也需要某些英雄的引导,比如刘邦。

不过,“无可无不可”却让刘邦遭受了不少质疑。

在一些人眼中,计是张良、陈平们想的,仗是韩信、彭越们打的,刘邦反正啥也不会,自然可以“无可无不可”。

说白了就是“自己没啥本事,唯一的长处是会用人”。

持这种观点的的人,甚至能拿出极具说服力的证据:

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(张良);填国家,抚百姓,给饷馈,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;连百万之众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三者皆人杰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。——《汉书·高帝纪》

看,官方认证,自己都承认了。

不过这种事儿吧,就像Pony Ma也“承认”过自己就是普通家庭,顶多是房子大一点。

成年人的世界中有很多潜规则,其中一条便是不能把凡尔赛当成自白。

“吾能用之”正是刘邦的凡尔赛。因为“能用人”只是用人的必要条件,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在于:你能用我,我就要让你用吗?

这个问题如果放在21世纪,还相对简单一些,人嘛,总有一个价格,百万年薪搞不定,那就千万。

但在秦末就不同了,乱世之中是不兴雇佣兵那一套的,认钱不认人的结果多半儿是兵变,金主要么被杀,要么变成傀儡。换句话说,只请客,不斩首,就不可能收下当狗。

因此,乱世用人的充分条件有且只有一个——能打。

四方盗贼如蚁聚,六合奸雄皆鹰扬,只有能带领队伍走向胜利的军阀,才会成为真正的领袖,刘邦恰好就是这样的人。

什么?刘邦能打?

对,很能打。从沛县起兵开始,刘邦的指挥水平就一直在线,否则,也不可能在仅有三千兵马的情况下在泗水郡和薛郡横行无忌。【刘邦起兵事见第六章 刘项(下)】

正是由于军队在刘邦的指挥下连战连捷,才让萧何、曹参等人忘掉了自己的“初心”:

萧、曹等皆文吏,自爱,恐事不就,后秦种族其家,尽让刘季(刘邦小名)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看到了吧,刘邦一开始就是个炮灰背锅侠,萧何、曹参这些知识分子害怕失败后被秦政府灭族,才有了沛公的诞生。

但沛公能成为砀郡长,靠的可是过硬的战绩,而他以砀郡长的身份西征伐秦时,已经跻身一流统帅之列。秦王朝的将领们拼尽全力试图对其围追堵截,最终却被一一消灭。【刘邦西征事见第九章 西北望,射天狼(下)、第一〇章 双雄(下)、第一 一章 蝴蝶效应(上)】

秦王朝被消灭后,萧何、曹参终于不用担心被灭族了,但其实在此之前很久,他们已被刘邦的指挥能力折服,成为铁杆拥趸。

秦亡之后,刘邦的战绩依旧算得上瞩目,虽然汉军北上东进的总战略“汉中对”由韩信提出,但操刀者却是刘邦,曾给义军带来灭顶之灾的大魔王章邯在刘邦的穷追猛打之下,竟毫无还击之力。

打服了秦军,打服了诸侯,打服了部下,唯独打不服网友,这就是刘邦的悲哀。

但公正地讲,问题也不只出在咱们这一届网友身上,历朝历代(除了汉代)的网友(那时叫票友)普遍对老刘有点偏见。当然,这事儿不能全赖网友,最该背锅的应该是通俗文学以及传播通俗文学的说书人。

在他们的故事中,刘邦痛殴秦王朝的场面只是餐前甜点,而他被项羽支配以及被韩信反衬才是压轴的主菜。

刘邦作为统帅的水平比不上项羽与韩信,这是事实,但同时也是说书人的伎俩。从一开始,就不应该这么比。

原因很简单,你不能将系统bug作为参考系。

如果将项羽和韩信看作天花板,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:这个系统里除了天花板,就只剩地板了,而不是像正常的等级评价系统那样,天花板以下还有衣柜、书桌、餐椅、板凳……

公元前206年5月,田荣不满于战后分封格局,愤而起兵,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先后击败齐王田都、胶东王田巿、济北王田安,重新统一三齐并自立为齐王,打响了武装反项的第一枪。

像田荣这样的枭雄,在面对项羽的攻击时坚持了多久呢?

不到10天。【田荣起兵及覆灭事见第一四章 跳梁】

田荣很差吗?当然不差,差的人根本不可能站上这个舞台,更别说连灭诸侯。

由于选错了参考系,让田荣的水平看上去和宋兵乙差不多。

相比之下,即使同样以项羽作为参考系,刘邦的表现也比田荣强了太多。从最初的荥阳到后来的广武山,刘邦虽屡战屡败,但却做到了很重要的一点:形势好时能苟住,形势差时能跑掉,苟住时项羽无可奈何,跑掉后项羽疲于奔命。

死守、战败、逃亡、卷头重来……两年来,刘邦和汉军不停地进行着上述循环,在无比绝望的环境中,始终保留着火种,直到他们重新夺取敖仓,直到韩信前来会师。

整整两年的时间啊!够田荣死70多次了。

因此,在荥阳——成皋——广武一线的两年拉锯,足以为刘邦的军事水平正名。他是仅次于项羽和韩信的指挥官,如果放在其他不存在系统bug的年代,则很可能会成为战力天花板。

正如教员所说:“在中国,尤其是改朝换代的时候,不懂得军事,你那个政治怎么个搞法?政治,特别是关键时刻的政治,往往靠军事实力来说话。”

因此,读完本篇文章之后,请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刘邦的军事能力。

但是,又到了“但是”时间——

刘邦之所以会被黑,也不能全赖网友,在一流军事家和超一流政治家的身份之外,当他作为一个人的时候,毛病实在是太多了。

最大的毛病是情绪不稳定,具体表现在“顺境时心态容易飘,逆境时心态容易炸。”

比如刘邦入关亡秦后,形势一片大好,便完全无视了正在向关中逼近的项羽,而“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,意欲留居之”。

戏下分封后,由于失去关中而怒不可遏,完全无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,而“欲谋攻项羽”。【事见】

这一飘一炸,都差点让刘邦集团遭受灭顶之灾。好在刘邦还有善于纳谏的优点,在张良、萧何、樊哙等人的连骂带劝下,及时止损。

但很快,刘邦的第二个大弱点又暴露了——不长记性。

第一次飘完没多久,刘邦在“汉中对”的指引下成功重夺关中,并利用项羽伐齐的时机联合诸侯攻入了彭城,结果再一次无视正在逼近的项羽,“收羽美人货宝,置酒高会”。

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。【事见第一七章 骑兵的黎明(上)】

即谏即改,改完再犯,再犯再谏……随着时间的推移,刘邦那些聪慧又耿直的部下总能遇到属于自己的光辉时刻。

当部下的光辉时刻出现在对抗刘邦的意志时,刘邦的形象自然就没法那么光辉了。

但即便如此,仍不影响教员认为“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”。

(完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