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令人目不暇接
湔江,沱江三大上源之一,古称湔水、濛水、玉村河,全长128公里,流域面积2057平方公里,孕育了“郫繁膏腴”的辉煌历史,是彭州的母亲河。
湔江发源于龙门山脉玉垒山支脉太子城峰下海拔4020米的红龙池和海拔4340米的乾龙池。
乾龙池:湔江源头之一
两源合流后,分段有银厂沟、沙金河等名称。东南向流至海汇桥,又折向西南流至龙门山镇,接纳最大支流白水河(发源于龙门山脉光光山支脉),源头至此为湔江上游。
出龙门山后沿途接纳两岸支流,呈“S”形蜿蜒流至关口,此段为湔江中游。湔江中上游全长71公里,湔江出山谷处海拔750米,总高差4061米。
河源山峰陡峭,多急流瀑布,河床狭窄,河谷多呈“V”形,流出龙门山镇后,河床由陡而缓,由窄渐宽,支流密集短小,多呈树枝状向主流汇集。
湔江,是彭州人的母亲河
她源远流长,兼收并蓄,润泽的土地也许比你想象的更广袤。
彭州人民积极治理湔江,开凿人民渠,实现了“九河归一”,九河即鸭子河、小石河、马牧河、小濛阳河、濛阳河、白土河、新润河、新开河和清白江,彭州别名“九溪”由此而来。
其中,小石河成为湔江排洪主要河道。除鸭子河外的其余八河在人民渠左岸的河道,现大多数已被开垦种植;右岸河道仍被保留,作区间排洪、排涝之用。
湔江,是生态家园
她作为彭州第一大河
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河流
其流域内,大熊猫、川金丝猴、珙桐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共有20种。
AUTUMN
彭州境内有兽类96种,鸟类280种,两栖类21种,爬行类27种。其中,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兽类有7种(大熊猫、金丝猴、豹、云豹、林麝、马麝和扭角羚) ,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兽类14种;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4种(金雕、绿尾虹雉、斑尾榛鸡、雉鹑),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22种,中国特有种鸟类12种。
彭州市域内植物资源非常丰富,森林类型多样,有保护植物5565种,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(珙桐 、独叶草、红豆杉、南方红豆杉、水杉、苏铁、银杏、距瓣尾囊草)。
湔江,是文明的摇篮
沿着湔江
古代文明群星闪耀
留下了诸多瑰宝
彭州市丹景山镇关口场北湔江出口处名曰“天彭门”,此处一边为牛心山,一边为寿阳山,两山对峙形成“门”,湔江从中穿山而过。
据考证,春秋以来,柏灌、鱼凫、杜宇等古蜀三王先后迁徙、立国于湔山、湔水,与彭人杂居、融合。
据考证,蚕丛国破,蜀人“从雁门关东岸的安山乡,沿着小溪,翻越高达四千多米的九顶山,进入今彭州北部”。柏灌部族经几代繁息,迁至今小鱼洞一带。鱼凫王朝倾覆后,蜀人又来到如今的新兴镇和丹景山镇一带。他们不时爬上如今的丹景山山顶北望来路,缅怀先祖,祭祀上天,留下丹景山顶峰上的“望乡台”。
杜宇时代,古蜀人除了巩固“小郫”(今磁峰、桂花一带)、瞿上(今新兴镇一带),还文武兼施,使古蜀国的版图第一次跨出了成都平原。
开明王朝共传十二世,统治古蜀国三百五十年,完成了蜀国从山区到平原的大迁移,铸就了如今的三星堆和金沙文明,从而使古蜀文明的根定格在彭州山区。
湔江,是美食宝藏地
湔江沿线物产丰饶
雪芽菜、竹笋、蕨菜、羊肚菌
……
应有尽有
川芎种植基地
这里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,气候温和、雨量充沛、四季分明、无霜期长,也孕育了丰富的食、药材资源。
湔江流域孕育出了物产丰饶的彭州大地,隆丰大蒜、三界莴笋、九尺板鸭、军屯锅魁远近闻名。
湔江,是文学宝库
古人观湔江美景
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
AUTUMN
彭州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,自然风光、人文风情独具魅力,深深地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赋诗作画,歌咏彭州。
王勃、杜甫、白居易、高适、陆游都曾为彭州留下脍炙人口、千古传颂的精美诗词。
她,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。
她是彭州人的生命源泉,
她从大山深处走来,
穿越崇山峻岭,
流向旷野平原。
她像一条玉带嵌镶在川西平原上。
她,就是湔江!
岁月流逝,时代变迁,
湔江始终静静地流淌着,
不知疲倦地滋润着彭州这块土地。
来源:学习强国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